tzymsz.com

奔驰有油电混合的车吗(奔驰油电混动有几款车型)

奔驰AMG油电混纯电续航33公里,4.0升V8引擎搭配Plug-in Hybrid!

AMG跨界油电动力平台第三款车型,采4.0升V8引擎搭配Plug-in Hybrid,HPB高性能电池容量扩充一倍,纯电续航33公里,取消传统立标,改采AMG与车头大型平标设计。

回想起AMG的起源,绰号Red Pig的AMG 300SEL 6.8堪称是AMG近期欢度55周年的一项重要起点,展现出属于AMG以及奔驰特有的高性能车思维。

巨大的排气量也成为AMG的金字招牌。

在近一甲子的岁月后,AMG也面临重要的电气转型,S63 E Performance不仅是第三款油电动力的顶级AMG车型,但是别具代表意义的一辆。

奔驰有油电混合的车吗(奔驰油电混动有几款车型)-图1

经过50余年的发展,AMG 顶级车系也正式迈向油电路线,S63也持续展现性能旗舰代表的气势。

全力发展性能油电

品牌板块大幅往电气方向移动,特别是EQ纯电家族有如雨后春笋般一一推出,而品牌端亦积极地把纯电触手往性能化延伸。

此时正宗AMG燃油动力车系也不置可否的大幅改以油电复合动力规划,最早AMG GT 4门揭开序幕,最近则是舍弃大排气量V8涡轮改走2.0L四缸油电的C63。

都采用奔驰最新开发的插电油电复合动力系统,而透过引擎与马达的连手发力,输出数据屡创新高,经济节能方面也有所突破,也让PHEV不再只是节能车款所用。

奔驰有油电混合的车吗(奔驰油电混动有几款车型)-图2

透过油电系统帮助除了动力来到史上新高、平均油耗可达4.4L/100km,碳排放量更下降到接近100g/km。

虽说新一代S-Class已加入PHEV动力设定,但对于高性能旗舰S63来说仍是首次加入电力辅助,新车保留4.0L V8双涡轮引擎作为动力基础。

引擎净输出达到612hp/899.64Nm,整合位在后轴的电池与马达,综效输出能够一口气来到802hp/1428.84Nm的强势水平。

即便插电式油电架构让新一代S63重达2.5吨,仍可在3.3秒完成0~100km/h加速,并拥有时速290公里的极速表现。

奔驰有油电混合的车吗(奔驰油电混动有几款车型)-图3

外观部分换上AMG专用大型直列水箱罩与平标logo,配上原有的修长车身,整体气势更显性能旗舰风范。

车内也换上大量碳纤维饰板,中央触控屏更将AMG车系过往经典的IWC实体表改为数字模式,并可显示极为丰富的实时车辆信息。

奔驰有油电混合的车吗(奔驰油电混动有几款车型)-图4

随着C63启用AMG厂徽,S63也入境随俗将引擎前端logo换上AMG式样,车头立标也改为整合水箱护罩的大型平标。

奔驰有油电混合的车吗(奔驰油电混动有几款车型)-图5

胎圈组采21寸配置,前刹车更用上400mm巨型碳纤复合材质碟盘。

高性能锂电池升级

这套油电系统运用到S63时,换装容量翻倍至13.1kWh的HPB高性能锂电池,可提供33公里的纯电行驶能力。

同时马达整合2档变速箱,低速档的最高对应时速约为140km/h,除了提供积极加速性之外,对于高速经济表现也会有适度的帮助。

奔驰有油电混合的车吗(奔驰油电混动有几款车型)-图6

车内换上环舱碳纤维饰板与双肋AMG平底方向盘,延续整体豪华之姿,但也加入最原始的性能化铺陈。

另外则是这套PHEV动力系统会因应车辆状态进行实时动力调整,例如受限于剩余电量或低负载行驶而未进入全马力输出。

但马达输出为常态93hp,进入Boost状态可提升到190hp,并维持10秒钟的最大加速性能。

奔驰有油电混合的车吗(奔驰油电混动有几款车型)-图7

后座依旧维持S-Class应有的豪华舒适质感,不因高性能定位而有所牺牲。

这套高性能电池系统采用梅赛德斯奔驰独到的多层散热通道设计,可以让14升的冷却液在电池模块间持续流通散热,使电池温度维持恒定45度,保持最佳的充放电效果。

同时马达亦可加入四驱系统分配,可将出力往前轮发送,达到最佳的动力分配效果,也让四驱系统发挥强大抓地能力,同时也将独立提供四段动能回收力道来搭配行车模式。

奔驰有油电混合的车吗(奔驰油电混动有几款车型)-图8

充电口可对应一般AC慢充,提供33公里的纯电行驶能力,提升日用便利性,在激烈操驾时便可利用本身高效动能回收机制进行电力补充,最高可达90kW。

操控表现方面,全套AMG专属气压避震自然是新一代S63的必备项目,并将Active Ride Control主动车身稳定系统列入标配,带来最强的车辆稳定表现。

同时后轴转向系统修改为最大2.5度的设定,对应加强操控反应而非提升日用便利性的目标,此外厂方将利用马达动能回收功能来仿真后轴的左右扭力差速效果。

相比ESP可以更主动微调循迹状态并控制车身,提供更主动的操控辅助,ESP系统便可等到更严重的状况再行介入,提供被动抑制车辆的安全防护效果。
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tzymsz.com/news/8133.html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关注我们